2020年读书总结

截至到今天为止,我在2020年一共读了64本书,是我自己这几年来读书读得最多的一年。(冷笑话:要是在豆瓣发读书总结的话,这第一句话就发不出去。)
2020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是带给我很多痛苦和创伤的一年,但这种痛苦和创伤也逼着我去阅读、去思考、去书里找答案。这一年我想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情,解决了一些以前解决不了的困惑。
这一年是最糟糕的一年,却也是我的人生到现在为止最好的一年。

在巨大的shock后,我们所思考的、所做的一切都将与此有关。


抚慰了我的书

因为年初所经受的巨大的创伤,因为经历过好多个负面新闻过载不能入睡的夜晚,我在二月初开始读书的时候,只是想要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想要从书里寻求一些抚慰。

《呼吸》 特德•姜


二月初的时候我读了Ted Chiang的《呼吸》,这是一本短篇科幻小说集。
姜老师的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你一生的故事》。在《呼吸》这本集子里,有几个故事延续了同样的主题:认识到自己是系统的一部分时要怎么办?决定论的世界里有多大的随机性,又有多少自我意志?
姜老师的答案是,你依然可以为小小的目标活着。
摘抄一段姜老师在《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里的话,这是一个发生在小径分岔的平行世界的故事(这篇也是这个集子里我最喜欢的一篇):

“问题在于,假设我们了解其他分支,是否应该作出更好的选择。我认为绝对应该,我们都不是圣人,但都可以努力变得更好。每次你表现得慷慨大度,你都是在塑造一个下次更有可能慷慨大度的人,这很重要。”
“你改变的不仅是你在这条分支里的行为:你是在给将来产生的所有分支中的自己打预防针。通过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是在确保从此以后一个更好的你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分支里。”
平行世界里更好的奈特。“谢谢你,”她说,“这正是我想要的答案。”

姜老师真的超温柔。

《羊道三部曲》《冬牧场》 李娟


二月的时候开始读李娟的《羊道三部曲》,然后又读了《冬牧场》。这几本书记录了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牧民,在新疆阿勒泰山区游牧生活的日子。
从春到冬,这几本书里可以看出李娟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变化。一开始觉得新鲜,会赞美田园牧歌式的单纯生活。到了后来,越来越多地觉得好冷、好饿、好寂寞。
李娟笔下的牧民和他们的生活非常生动有趣,但我最喜欢的是李娟写寂寞的那些篇章。冬天的夜里跟随李娟在阿勒泰山区游荡,好像一种冥想,又像是一种疗愈。

《春山好》 苏枕书


这本书是苏枕书新出版的京都生活散文集。
之前只读过枕书的《松子落》,印象里的枕书是象牙塔里温婉沉静的学者。今年读到新书《春山好》,那种宁静清雅的氛围依然在,但我也惊喜地看到了她从上一本书《松子落》到现在的进步。
这本书里的枕书,更多地关注和理解了他人的生活,也更真挚更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生活。我最有感触的是《漫长雨季》和《走出雨季》里写到抑郁症和康复的部分,给了我许多的抚慰。更让我受触动的是书里多次写到伊藤诗织和校园性侵的部分。我读的时候哭了许多次,感同身受,又被深深地鼓舞。谢谢枕书,谢谢你点燃的炬火,谢谢你发出的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我自己很有兴趣的社会议题。但今年我对这个议题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切。我听了一些和女性主义有关的podcast,读了一些书,也开始读理论书。我有好多的疑问,想要问个为什么。
如果这个变化存在一个契机,那可能会是这句话:

江山娇,你来月经吗?

伊藤诗织和Chanel Miller


这两本书,分别是性侵受害者伊藤诗织和Chanel Miller写下的回忆录。Chanel的《知晓我姓名》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本书,喜欢到读了两遍,还写了一篇读书笔记
2019年12月,法庭裁定伊藤诗织的民事索偿胜诉。2016年6月,陪审团认定针对嫌疑人Brock Turner的三项性侵重罪指控均成立。
伊藤诗织和Chanel Miller这一路走得好难,令人心痛,但我也被她们的勇气和坚韧深深地鼓舞。
读她们的书时我常常想到林奕含。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用生命写下的对强奸犯的血泪控诉。在这本书之前,受害者的声音是不存在的。受害者读过她的故事后,知道了自己的故事应该如何被讲述,明白了自己的屈辱和痛苦是怎么回事;旁观者读过后,或许可以对这些她们/他们不曾想象过的事件有多一点的了解和共情。如今在网络上讨论性侵事件时,常常看到评论里有人引用林奕含的话,讲述房思琪的故事。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引用,我都非常感动。我想象着,这个世界上,所有读过林奕含的故事的人,有了一个共同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为她的语言痛哭、又被她的语言抚慰、我们因为她的语言而团结在一起、再拿起她的语言作为战斗的武器。每当此时,我多希望林奕含还活着,能亲自看到,她写下的故事,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
林奕含之后,我们有了伊藤诗织,有了Chanel Miller. 在每一个故事后,我再次看到这种连结的空间、这种相互抚慰、这种彼此扶持的战斗、这种小小的火焰。

世界各地的女孩们,我和你们在一起。

上野千鹤子


上野千鹤子老师是我的女权主义理论启蒙。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是30年前的书,今年才出了中文译本。《厌女》也是10年前的书了。熟悉女权主义理论的读者可能会觉得这两本书太肤浅太老套,但《厌女》作为面向大众的读物是很不错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也可以给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读者补补课。
我自己读完《厌女》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开始学着使用其中的理论来分析社会现象、批判文艺作品,非常好用。
读完《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后,我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产生了兴趣,顺带着读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十年前读《共产党宣言》,没看懂批判资本主义一夫一妻制的时候到底在批判什么,现在终于明白了。
新的一年里,我计划读更多的女权主义理论书。

金智英


韩国女作家赵南柱的畅销小说,写了82年出生的金智英在成长中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到各种限制与差别待遇。
这本书作为小说写得不太好,但不能用普通小说的标准评判这本书。写得直白一点能降低传播成本,这书能畅销,能引起广泛的社会讨论,是很有意义的。
我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书里的金智英要靠被母亲、被身边的女性附身,才能说出憋在心里的委屈。有趣的是我也看到作者较为生硬地在故事里安插了众多勇于反思和反抗的女性,并附身于她们,说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每一句怂了没说的话,做出每一件我们怕了没做的事。这一点令我强烈共情。当我回顾我这一生作为女性受到的不平等的对待,我总是充满了后悔:为什么我那么时候没有反抗?为什么我没有骂回去,打回去?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帮我?为什么我不曾勇敢一点帮别人?我多么想附身过去的我自己,做我没能做出的事。
我不知道作者写书时是否怀着这样的心情,总之我这么理解了,并且觉得这种生硬不是缺点了。

我的天才女友


《那不勒斯四部曲》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
阅读这系列书的过程非常愉快。很多地方都会让我有共鸣,会想到自己,想到表妹,想到童年好友。
更有趣的是,读完这系列小说后,我听了几个聊这本小说的podcast,听到世界各地不曾谋面的天才女友男友们用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这部作品,也是非常愉快的体验。
为什么要阅读小说呢?我觉得阅读小说可以给读者们一个共同的context,一处可以连结的空间,一种跨越时空进行交流的可能。

非虚构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周雪光


年初巨大的shock之后,许多人都在读这本书。这本书也解答了我很多长时间以来的疑惑,让我稍微能了解一点这个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我是谁,或什么》


一本侯世达和丹尼特主编的短文集,主题是心灵与自我。
书里一共有27篇选文,都非常厉害,有科幻小说,有哲学论文。每篇选文后还有两位主编的评论,评论也是非常精彩,有时候甚至比原文还精彩。这本书值得被反复阅读。感谢小乐老师做出一本这么好的书。
我的读书笔记

《回顾故里》


法国学者Didier Eribon反思自身出身背景和成长轨迹的自我剖析之作。
Didier Eribon是这样的一个人:出身小城工人阶级,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离开家,甚至离开国家,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出柜,成为一名左派知识分子,几十年来和家人断绝来往,甚至没有参加父亲的葬礼。
光是这个背景就让我觉得强烈共鸣。然而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此。书名回归故里(英译名Returning to Reims)不是简简单单回个老家的意思,而是作者以直白到近乎残忍的方式,把自己左派知识分子的皮剖开,层层检视自己是如何成长的。
读这本书时我不停地想到自身,读完一本书能收获小半本highlights。
我的读书笔记

《扫地出门》


这本书的主题是美国贫困社区的住房问题。是一本非常精彩的非虚构写作,也是极其扎实的社会学田野调查。
年末蛋壳公寓暴雷的新闻后,《扫地出门》这本书里项飙的导读常常被人提起:

“家天堂”意识的背后,也许是一个诡异的“双重异化”。这个过程首先把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和享受的东西——生命基本活动所需的起居空间——变成每个人要拼搏着去占有的资产。
房产证现在是你人之为人的一个基础。没有房产,年轻人找不到对象;不能帮子女买房,父母内疚自责,可能还会被自己的孩子埋怨。
如果家是我们“忙完学习工作之余、在街头历劫种种之后的去处”,那么,工作越折磨、学校越有压力,街头越危险,家就越显得温馨而珍贵。也许,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循环里:为了买房安家,我们承受更多的工作折磨;工作折磨又让家居这个避风港显得愈加宝贵。于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需求(住所)成了我们全力拼搏的目标,实现人之为人的基本手段(工作、学习、在街上和人相遇交流)成了折磨和负担。
占有者,是驱逐者,也是被驱逐者——从安详、得体、自洽的生存状态中被驱逐。

虚构

《你的夏天还好吗》 金爱烂


韩国作家金爱烂的短篇小说集。“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多面临绝境,赤裸裸地暴露在现实之中,却试图寻找渺茫的希望。”
这本书是我今年读到的小说里最喜欢的一本。金爱烂写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年轻女孩,写社会差异造成的人和人之间的裂隙,写焦虑的年轻人没有出路的未来,写当代城市生活的阴暗面。她的观察细致入微,她的文字充满力量。
读完金爱烂的小说,就会觉得《寄生虫》这样的电影真的是太肤浅了。

《小径分岔的花园》 博尔赫斯


我的第一本博尔赫斯。
我当时是被豆瓣上这篇书评吸引去读的,这位友邻用傅立叶变换去描述博尔赫斯的故事,非常有趣。
读完这本书后,我读《我是谁,或什么》的时候又被震惊了一次:博尔赫斯还能这么解读?
博尔赫斯真的是个宝藏啊。

书单

这篇总结里提到的书:豆瓣书单

Share: Twitter Facebook

About

Comments